培养礼仪专业人才 促进礼仪文明发展
网站
首页
资讯
资讯  | 政策
通知  | 培训
礼仪
商务  | 服务
政务  | 社交
素质
素质  | 能力
技能  | 职业
修养
道德  | 文化
行为  | 形象
形象
品味  | 款式
材质  | 场合
教育
开班  | 感言
交流  | 各地
师资
师资  | 专家
礼仪  | 项目
服务
培训  | 参训
表格  | 报名
咨询
联系  | 关于
免责  | 在线
通知公告: ·实用书写等级考试报名启动 ·礼赢商运 共创未来---全国第二期商务礼仪讲师孵化营(成都站)圆满结业 ·全国礼仪师资班(成都特训班)成功举办! ·全国第96期礼仪师资班北京成功举办! ·全国第95期礼仪师资班北京成功举办! 快速通道:  专家委员证书查询
快速搜索
资讯动态 当前位置:礼仪专业人才培训网 
资讯动态 >>
政策法规
通知公告
培训动态
各地礼仪
 
 

  资讯动态  ■

七夕晒书,岁岁书香岁岁浓

来源:  作者:  


  【一线讲述】 

  编者按

  今年8月10日是我国传统节日七夕节。七夕节,不仅有着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美好传说,还有着文人墨客晒书的古老习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期我们走近文化学者、古籍修复师等,追溯七夕晒书习俗的起源,探寻晒书传统在当代的文化价值。

让七夕晒书成为家庭读书新仪式

讲述人:全国妇联家庭亲子阅读推广大使、北京市首届金牌阅读推广人 李一慢

  葡萄藤下听牛郎织女的窃窃私语,是七夕节广为人知的一个习俗。其实,除了寻找幸福、晒幸福,七夕节还有晒书的习俗。古人向来重视书籍的保存、收藏,也苦恼于以竹简、宣纸为材质的书籍容易长虫发霉,特别是在潮湿的雨季。记载周穆王驾八骏巡游天下的《穆天子传》就有“天子东游,次于雀梁,曝蠹书于羽陵”的记载。东汉崔寔《四民月令》记载:“七月七日,曝经书及衣裳,不蠹。”这说明东汉时期就有了七月初七晒书的风俗。

  最近,北京持续的高温和时不时地降雨,让我家位于地下空间里的书房无比湿润,有些书的书页肉眼可见的“波澜起伏”,有些书的封面软塌塌的。这让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古人伏天晒书的苦衷,也理解了七月初七晒书的“天时”。

  于是,我抓紧行动起来。我的“地下书房”天花板上有一扇大大的天窗,天窗下阳光照耀之处就是我的晒书地。我把《清·孙温绘全本红楼梦》《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李太白文集》等宣纸影印本脱了函套,让它们躺在太阳下“晒肚子”。

  还在上高一的女儿早早为我的书房题写了书斋名——不厌斋,名字源自我们一家人都喜爱的李白的诗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我们家曾特意安排了数次李白主题的研学,践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智慧基因。其中一次就是去安徽宣城敬亭山,我们徜徉在“江南诗山”中,对“不厌”有了各自的理解。不厌意味着热爱,而唯有热爱才能让自己成为一位终身阅读者。

  热爱读书让我成为一名作者,我为各有不同的龙九子各写了一个与传统文化有关联的新故事;我还把带着孩子们研学古代建筑的内容创作为《会讲故事的建筑》一书,获评为优秀科普作品。因为我们读书、研学“两不厌”,我把我家的经验和收获著述成书,命名为《走向远方的家庭研学》。我们一家人自称为“读行侠”。在我心中,武侠小说中有武学高深、独来独往的侠客;在文化长河中也有像大禹、李白、苏轼、徐霞客那样“脚踏实地”行走千山万水,阅读自然、思考人生、书写情怀的“读行侠”,值得钦佩。

  “游中学,学中游”的阅读、博览和游历、体验,让我们一家收获了一种崭新的亲子、交互、提升的成长过程。这个“生活即教育”的过程需要仪式感,需要持续进行。在全民阅读广受重视的新时代,我们不妨让七夕晒书成为家庭读书的新仪式。阳光下的书会让书架上的书、函套里的书、大人看的书,有机会成为手中的书、全家人都读的书。

晒书让古籍更好存续

讲述人: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师 宋晶

  七夕,对于我们古籍修复师来说,不只是一个关于爱情、乞巧的节日,更是一个提倡古籍保护的日子。晒书的初衷主要在于防虫防霉,偏向于古籍的预防性保护,而古籍修复工作是对已经出现问题的古籍进行修复处理,使它恢复到更好的状态。可见,晒书和古籍修复就像是古籍保护的不同阶段,但最终目的都是让古籍可以更长久地存续下去。

  我从事古籍修复工作已有9年。在和古籍一次次跨越时空的对话中,我感悟到古籍的文化魅力,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双手,让古籍重现光彩,使其所承载的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古籍修复工作有枯燥的一面,也有令人惊喜的一面。我曾经修复过一幅古画,画作湿润之后,蓝色背景下隐约显现一些文字,但纸张干透以后,这些文字便悄然消失了。我当时整个人都“澎湃”了,感觉像穿越时空,回到了古时。正是一次次的怦然心动增加了我对保护古籍的责任感。

  日常生活中,书籍保护的核心是控制温湿度。在七夕之际,我给大家“晒”出一些关于书籍保护的小窍门。首先,因为南方湿度较大,所以建议南方的朋友每隔一段时间就将书籍拿出来通风透气,防止书籍生霉。这也正是七夕晒书习俗的原本含义。北方的朋友也不要受“晒书”字面意思的影响而将书籍放到阳台上长期暴晒,因为紫外线会加速纸张的老化。同时,也不要将书籍放在暖气片附近,因为温度过高也会加速纸张的老化。其次,尽量不要将书籍摞得太高,因为书籍最下层会被压得比较死,一旦发霉,书页容易粘连在一起,造成书籍损坏。再次,对有一些单页的古籍或者单页的大幅面作品,尽量不要折叠保存,因为长期的折叠保存会让它的折痕处产生断裂。可以选择在古籍或画作中间加纸芯卷起来放在盒子中保存,以此减少对古籍或画作的伤害。

  晒书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古籍、保护书籍。作为新生代古籍修复师,我立志于发挥专业优势,把先进的技术手段引入到古籍修复和保护中。我也乐于见到,越来越多人在七夕晒书中认识到保护古籍的重要性,加入到古籍保护的行列中。

知识在分享间传播

讲述人: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博士研究生 苏鹏程

  自古以来,七夕节就有晒书的传统。到了现代,晒书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作为一名在校学生,晒书成为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在北京大学,我主修计算机专业的同时选修中文系双学位,目前在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借阅量已经达到近千本。平日里,我经常在朋友圈里“晒书”。每每看到令人惊喜或会心的段落,我总是忍不住记录下来,附上简短的评论,既是分享又可作个人笔记,一举两得。生活里,和同学聊天时,我也乐于分享自己的阅读见闻,许多朋友一见面就问我最近又读了什么书。我还会关注豆瓣这样的读书平台,“书评”“想读”“已读”等功能架起了我和陌生书友之间的“鹊桥”,让知识在分享间传播。

  在社交平台,人们晒着照片,晒着乐事。我想,晒书同样源于一种遇到美好便想分享的心情。读书的美好在于求知,晒书则是希望自己成为知识的“中间物”。个人阅读如能通过分享成为一种公共服务,善莫大哉。

  2023年,我有幸成为北京大学“未名阅读之星”。回顾自己的阅读经历,科普作家卢昌海对我影响颇深。卢昌海在《书林散笔:一位理科生的书缘与书话》一书中曾将自己的阅读经验分为“理科生读书”和“读理科书”两辑,“理科生读书”里均为文科经典,而“读理科书”部分则在欣赏罗素的《数学原理》和弗雷格的《算术》等理科原典。这也启发我,作为一名具备现代知识的理科生,除了阅读文科名著,也要学会欣赏和总结理科经典。

  出于兴趣,我编写了一本大学数学课练习册《计算理论习题集》。在耗时半年的编撰中,我阅读整理了十余本国内外计算理论教材,并在写作中尝试融入自己对文字和数学的欣赏与喜爱。这本习题集目前正被北大本科计算理论导论课程的同学们使用,这样的“晒书”令我格外有成就感。

  读书、晒书、分享,我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七夕晒书,岁岁书香岁岁浓

吉林长春,古籍修复师在观察古籍书页破损情况。新华社发

七夕晒书,岁岁书香岁岁浓

北京市民在地坛书市挑选书籍。新华社发

七夕晒书,岁岁书香岁岁浓

湖北省宣恩县,学生在万寨乡伍家台村的茶园栈道上集体诵读经典。新华社发

  项目团队:光明网记者 张宁、廖慧、李方舟、张倩、邱晓琴、王蕾、董大正、李伯玺 光明日报记者 方莉

  《光明日报》(2024年08月12日 07版)


合作机构
济南培训中心 安徽司仪管理中心 成都培训中心 草石轩实用书写 佛山培训中心 南宁形象培训中心 宿迁培训中心 南京培训中心 长春培训中心
昆明培训中心 浙江管理中心 徐州培训中心 呼和浩特培训中心 汕头培训中心 岳阳培训中心
友情链接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 专业人才教育工作 师资培训博客 师资培训微博 中国文明网 新华网 凤凰网 素质网
 
版权所有:礼仪专业人才培训网
礼仪培训师资培训,金正昆讲座,李燕杰讲座,素质教育提升培训,形象设计管理训练 北京高端师资金正昆李燕杰
Copyright (c) www.alscm.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京ICP备12023558号-3
地址: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45号  邮编:100801  技术支持:爱建网
电话:86-10-13366923819  传真:  E-mail:zyrc6868@163.com